大明天启元年,七月一日。
乾清门内,正召开着大朝会,而这正是所谓的御门听政,这场朝会也是后世熟知的早朝,所有大臣都要很早的起来,然后在午门前等候,之后按照一定的程序开始进行。
不过,自从文武分治后,朱由校先是将早朝改成十天一次,后来嫌麻烦,干脆改成了一月一次,每月初一举行。内阁经过朱由校的一番整治之后,权威大涨,很多事情下发,基本上在内阁中转一圈就可以解决,故而,早朝的也越来越没什么用了,对于皇帝减少早朝的次数,内阁和各部尚书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过,早朝却没有取消,它仍然有一定存在的必要,比如让一些低级官员面见君颜,再比如宣布一些重大的事情,内阁通过,皇帝御批,再加上朝会公布,这是这半年多来天启朝逐渐形成的一项政治制度,至于其他的则逐渐舍弃。
当然,朝会公布并不是必须的,很多命令内阁下达后就开始直接执行,这里只是一个宣告的作用,告知所有人知晓,宣告之后,才会登上邸报,作为正式通知。这只是一个正名的程序。
此时,在御座之下站立的群臣还是很奇怪的。
大都督府的是不参加早朝的,也就是说,武官从早朝中消失了,而勋贵,因为各种事情,被朱由校一顿狠拍,所有权责一撸到底,也全部消失了,那么最后早朝中剩下的就只有文官了。
只是,文官也不齐心,华夏以左为尊,站在左首第一个的自然是帝国内阁的老大,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辅李汝华,他身后是仅存的另外两个内阁大学士,在后面则是各部尚书以及侍郎。
相对这边的,在右手边肃穆而立的大臣,却有些杂乱,内府、大理寺、都察院都在这里。按理说,同属于政府一系,大理寺和都察院都应该在左边,也不知道这两个部门的头头脑脑怎么想的,全都跑到这边来了,恭身肃立在徐光启的后面。
不过,在这群人里面,还有两个比较显眼的,王承恩和周泉赫然在列,一个是内帑主事,和汪文言同列的三品侍中,另一个是生产部的副部长,专营皇庄马场,位列四品的上卿。
王承恩倒还好,更在皇帝身边,见惯了大场面,一副泰然自若的样子,反倒是周泉,像是一只混在狼群中的羊一样,紧张不已,浑身的不自在,他周围的人也频频对他侧目而视,不停的审视着。
好在,早朝很快就开始了,让所有官员都转移注意力,仔细倾听首辅的发言,不在看向周泉,让他终于松了口气。
早朝由于人多,而且一个月也就一次,因此朱由校也就没有更改时间,每月也就那么一天早起,他还坚持的住。
到了如今,早朝已经没有议事的功能了,效率太低了,单纯的只成了一个公布的程序仪式,和帝国的礼仪工程。当然,若是有番邦使节过来,早朝就是接待的仪式。
“朝会开始,百官肃静!”随着刘若愚的尖嗓子,七月的早朝正式开始。
朝会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内阁首辅李汝华的报表,之间他往右边迈开几步,踏上了三节丹陛,转过身,肃立在百官面前。他身后不远,则是神情严肃的皇帝。
捧着自己的备忘录,李汝华开始沉声发言,他的声音经过大殿内特殊的设置,在里面不停回荡,让大殿内所有人都听得比较清楚。
并不是所有人都消息灵通能知道内阁处理意见的,何况就算之前知道一点内幕,但没有宣布下来,谁也不能肯定,到底会不会有什么变化,故而百官们每个人都听得很认真,这是帝国大政,和每个官员都息息相关。
第一件事,便是宣布河北行省正式成立,从今天起,省府开始正式运行,与此同时,还有几分任命的宣布,在巡抚之下,又新设立了几个职位,左右布政使和左右参议。总共四个巡抚的副手,作为一个行省的领导班子,共同领导决议一个省的事务。
巧合的人数,一下子就让人联想到了内阁上面,甚至很多嗅觉灵敏的人,隐隐感觉到了一丝大潮将起的气息,陛下这是要一以贯之了。
省之后就是府县了,这两级政府机构也参照省衙,设在知府知县下面,设立四名副手,共同领导一地的发展。知府下面是左右府丞和左右通判,知县下面是左右县丞和左右主簿。
河北省作为最早改革,最早开始完善各项制度的地方,一向都很有标杆作用,百官们都用心的听着这些改制措施,他们不再地方,但有在地方为官的亲友,这些东西对于地方官来说,简直就是无上至宝,早一步领会到皇帝的心思,就能早一步博得头筹。
天才一秒记住【斗破小说网】地址:www.doup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