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6年,华夏军与英国海军的南洋争夺战终于告一段落,可以将战略重点从南边转到北边。
1846年三月,华夏军在广州举行一场规模宏大的阅兵仪式,并誓师北伐。
“...当今之世,欧洲列强虎视眈眈,清廷昏聩无能,卖国求荣,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在此关键时刻,中华各民族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强国抗清之责...”
在誓师大会上,李仙作为北伐军统帅,慷慨激昂地演说,引起在场军民的共鸣,一时间群情激昂,士气高昂。
之后,李仙就率领数万兵登上海军船只,从海路北上,进攻清朝统治的北方地区。
华夏军北伐的消息传到清廷统治区后,天下振动,清朝官吏们惶惶不可终日。
这时候,经过多年的发展,清军和华夏军之间的战力对比,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对比。
华夏军的主力掌握在混元宗和三元观手上,其中正规军六万,辅兵六万,而且在战事紧急的时候还能在广东和海南岛临时招募十万以上民兵。
与之相比,清军在册总兵力为一百万人以上,实际兵力在九十万人左右,仅以人数而言还远在华夏军之上,可惜账不是这么算的。
华夏军的正规军和辅兵都是纯火器部队,其中辅兵主要装备滑膛枪,辅以少量线膛枪;而正规军更厉害,早就淘汰落后的滑膛枪,几乎全部装备线膛枪。
这一时代的欧洲正在处于从滑膛枪到线膛枪的关键时刻,从这一点来说,华夏军的步兵装备水平即使在欧洲也算是相当先进的。
此外,华夏军装备大量优质的火炮和火箭炮,其射程、命中率和射速等参数都远超清军装备的火炮。
更何况,华夏军从诞生之日起就跟英军这样的欧洲强军争斗,在这数年的南洋之战中,经受住战火的考验,实际战斗力与鸦片战争时相比又提升了好几个台阶。
与之相比,清廷落后的军队制度,糟糕的指挥能力和武器水平,对上华夏军几乎没有可比性。
如果双方把军队全部拉出来正面交战的话,李仙有信心率领本部十万正规军和辅兵,就打败清廷的百万军队。
只是,真正的战争并不只看军队战斗力本身,还涉及到政治、经济和文化、宗教等多项因素。
以海军实力而言,华夏军的工业水平的提升比军队的发展还要显著,此时已经有能力仿制欧洲的千吨级远洋帆船和六百吨级蒸汽机,使得华夏军序列中有着五十多艘千吨级大船和二十多艘两百吨到六百吨的各级蒸汽机。
可惜的是,华夏军发展工业的时间毕竟较短,还没有能力建造两千吨以上的大型帆船,也没有能力建造一千吨级以上的蒸汽船。
考虑到这时代欧洲的造船业飞速发展,甚至法国都有能力建造四千吨以上的蒸汽机军舰,双方的技术差距还是非常巨大的。
要不是中国离欧洲实在太远,而且苏伊士运河都没有通航,使得欧洲海军到中国海域或者到南洋都很困难,华夏军在南洋对抗英军势力会变得困难好几倍,遑论腾出手来进行北伐。
天才一秒记住【斗破小说网】地址:www.doup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