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杨奉作乱(二)(2/2)

杨奉一死,而人们又发现吕布也好、张绣、段煨等人也好,纷纷站在了大将军刘备这边,于是,青州又恢复了往日的繁荣,不再黑云压城,风声鹤唳了。

只有荀彧与贾诩知道,青州与徐州的边界,关羽悄无声息的率部前来,又悄无声息的率部离开了。

杨奉为何要反?这个话题,迅速取代之前的流言,然后成为临甾城的热门话题。有说这,有说那的。千奇百怪的理由都有。可惜当事人已死,真实的答案或许已经永远随着杨奉而被埋葬在地下了。

但经过一系列的民间人士分析,还是颇为准确的摸准了几分脉络的。纵观杨奉的一生,他一生中最好的年华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回味,便遇上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黄巾大起义。为了活命也好,为了个人野心也罢,他追随了白波军,自此成为贼寇中的一员。

在白波军中混到了高层以后,他知道这是一条走不通的绝路。于是便投降了朝廷,找到当时离白波军最近的、也是势力最大的凉州军阀李傕纳头便拜,牢牢抱住了李傕的大腿。本来想洗去这一身贼皮,老老实实在正规军中混一个好前程的杨奉,却发现李傕扮演起贼兵来,甚至比他这个曾经的白波贼帅更专业、更拿手。这一个发现,让杨奉很是失望懊恼。而朝廷的软弱,又让他看到了机会。于是,才有了后面与宋果一起谋划攻灭李催的事件。

事情败露之后,杨奉一不做二不休,索性便叛了李傕,投靠了天子,与杨定、董承一起抱团取暖去了。后来,李傕、郭汜大战,天子銮驾东归等等一系列事件中,杨奉都小心翼翼的游走在各方势力之间,悄无声息的壮大着自己的力量。最后,他随着天子,一道到了青州。

在青州,刘备确实没有亏待他,封侯拜将都有他杨奉的一份。但杨奉还是感觉到不满意。当初他还没来青州的时候,天子那会身边没人,很是倚重他与董承。而董承只是以外戚身份领军,不通兵事。而他却是打惯了仗的武夫。是以董承虽然身份贵重,但说到话语权,还是比不过他的。可惜自从到了青州之后,天子的安危得到了全方位的保障。杨奉的待遇便开始急剧下降。不再有不断的召见和赏赐,也不再有天子温和的言辞来抚慰。杨奉自持天子亲军身份架子端得高,而刘备麾下名将无数,还有吕布、张绣等人在前面,自然也不会刻意去拉拢杨奉。

这样一来,杨奉两边不讨好,似乎被朝廷和刘备给渐渐遗忘了。这个时候,杨奉又悔又恨,早知道如此,他还不如听了白波兄弟韩暹的劝,留在河东快活呢。就在这时,不满的情绪逐渐积压。

从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沦为一个微不足道的人。此间滋味如何,杨奉已死,实在是难以形容。不过毕竟是贼帅出生,杨奉别的没有,胆子却是大得很。而且也很果决。当初他先投李傕,抓住机会又反李傕,最后凉州诸将混战,又是他决定引韩暹来助战,增加自己在朝廷的话语权……从这一连串的动作可以看出,杨奉是一个胆大又果断的人。

他也不是没想过投靠刘备,不过他觉得自己在一道东归的诸将之中本事平平,本部兵马又不是最为强壮,且刘备麾下人才济济一堂,就算自己靠了过去,只怕也不会受重用。既然如此,干脆便学凉州诸将的,自己做老大好了。

正好刘备率军出征袁绍,杨奉此时便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他坐在家里仔细一想,觉得不满刘备的人应该有很多。比如吕布、张绣这样的。他们一来青州,还没好好歇口气便被刘备带着去救幽州,损兵折将的,只怕怨气不小。比如董承,刘备专权,把持朝政,站在董承身后的天子就会满意吗?又比如青州当地的实力派呢,刘备自来青州,难道就没得罪过人?

若是把这些人都联合起来,那该是一股多么大的力量?刘备去打袁绍,等到分出胜负,怎么着也要伤筋动骨吧?如果刘备折返回来对付自己,自己完全可以联合袁绍一起内外夹击刘备啊?

联合所有的一切的力量,把刘备赶跑,然后自己霸占青州!杨奉一想起来,全身都兴奋得发抖。只可惜,剧本写好了,大家没有按他设想的来演。

吕布等人就不说了,便是他麾下一直信重的心腹大将徐晃,也在关键时刻阵前反水,站在刘备的阵营里,给他狠狠的来了一刀。折腾来折腾去,最后却折腾出了一场闹剧,已成笑柄的杨奉,却也不缺武人的干脆,既然事已至此,他也没什么好说的,那就一死了之吧。

历史上的杨奉,在被曹操驱逐后,投靠了袁术,又在吕布的诱使下,掉转枪头攻打袁术。最后又去抢刘备的军资,被刘备所诱杀。历史在这里轮回,杨奉还是没能坚持到最后,他还是死在了刘备的地盘上。当然,若是他不自己作死,将来等候他的,一定是不一样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