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混战皖北(2/2)

另外一方面也和捻军有关!

早期的捻军还不是捻军,而是叫‘捻子’何为捻子?就是恐吓钱财、敲诈勒索的土匪,太平天国时期的捻子是一种普遍性的全民活动,尤其是荒年欠收后,皖北地区的农村地区,更是整个村,整个亲族的青壮都去当捻子,呈现‘居者为民,出者为捻’的态势。

随着皖北地区持续遭到战争破坏,加上灾荒练练,加入捻子的百姓越来越多,到最后终于是席卷了整个皖北地区,甚至各大捻子头领联合起来,其盟主张乐行自号‘大汉永王’。完成了从土匪到起义军的转变。

而去年更是听封不听调的条件,接受太平天国册封,其张乐行被封为沃王,并开始蓄发,改换太平天国旗帜。

陈玉成和捻军各部深入合作,在今年上半年几乎联手瓜分了整个皖北地区。

但是别以为皖北就只有陈玉成和捻军了,实际上还有清军,还有各种地方武装。

之前清军还控制着合肥,蚌埠等淮南一带的地方,此外皖北的一些大城池还也在清军手中,不过大多都是困守一地,无法对捻军或太平军发起反攻。

清军之外,还有一些地方武装,有各种各样的团练,乡勇,甚至一些地主豪强的私人武装等,其中历史上名声最显的就是苗沛霖了。

这个人贫寒出身,但是却考上了秀才,而后见捻军肆虐皖北乡里,他开始筹办团练,并在抵抗捻军中迅速发展扩大,他正式办团练也不过一两年时间,但却是力量迅速膨胀,现在已经掌控凤台周边地区,麾下据传有兵万人之多。

1857年的苗沛霖自然无法和原时空里1860年以后的他相比,至少现在苗沛霖还没有投靠捻军,不过其力量已经足以左右皖北局势。

此外在皖北地区,类似苗沛霖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各种人数多则数千,少则数百的团练,乡勇多如牛毛。

如今的皖北是太平军、捻军、清军、地方团练乡勇交趾在一起,造成了极其复杂的局势。

面对各种乱七八糟的武装势力,施清瑄可没时间来拉拢或者分化之类的,这些计策听上去或许很好听,但是对面中华帝国来说通通都不需要。

对于中华军而言,直接打过去比用计策拉拢分化容易多了!

不过击溃这些乱七八糟的匪军容易,但是为了避免中华军大军扫过之后,后方的各种土匪又如同春风野草一样疯长,就必须采取更加强硬的措施,得让他们知道,中华军不是太平军,更不是清军,任何敢于反抗的人都会死的很惨很惨。

基于此,施清瑄选在了在合肥立威,破城后直接把满城男丁的辫子、长发一股脑都剃掉了。

但是让施清瑄意外的是,原本他以为会遭到很大的反抗,毕竟剃发这种事国人还是很排斥的,对于传统儒家子弟而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轻易剃掉,而对于接受了几百人满清统治的人而言,脑袋上的辫子更是向满清朝廷效忠的对象,不能轻易剪掉的。

但是很不巧,这合肥被清军、太平军先后攻克多次,清军来了,逼他们剃发留辫子,太平军来了逼他们蓄发,这一来二往大家也都习惯了,你让他们蓄发就蓄发,剃头就剃头,干脆的很。

不过倒是有几个老学究捧着那条被强行剪掉的辫子嚎啕大哭,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剪掉了辫子没脸面对祖宗之类的。

对此施清瑄一脸鄙夷,早两百年前满清入关的时候怎么不见你祖宗说这话!

满清朝廷留辫,太平天国蓄发,中华帝国剃发,这国内三大政权对待区区头发的政策其实也就代表了三家势力水火不容的现状。

这对待头发的政策已经不仅仅是什么道德伦理之类的事了,而是一个区分个人政治态度的事,留辫代表你效忠满清,蓄发代表你赞同太平天国,剃发代表着你支持中华帝国。

也好在合肥这边的百姓逆来顺受,所以剃发令并没有遭到太大的抵抗,而拿下合肥后,这些杂物施清瑄也是懒得处理,很快就是率领大军再一次进军。

而在第一军的南方,和州的第二军也是开始了相关行动,而他们的目标则是安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