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着急的程大位(1/2)

虽然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可吕渭纶还是不能放松。

这个关键就是改革的衔接姓,目前看来南京国子监和刑部搞的还算不错,可就看这种情况能延续多久了。

他真希望海瑞能当南京都察院里的御史,这样的话,他的改革会更加顺利,上面有人支持和没人支持,完全是两个样子。

虽然海瑞被罢官了,可近来,他也在试图劝说海瑞去国子监当一个道德老师。

这个吕渭纶觉得是有必要的,如海瑞所言,他觉得一个人学习的真正意义是培养品行和高尚的道德人格。

他作为国子监祭酒还是可以推荐一个临时助教去任职的,这也不算是徇私,临时助教并没有大明的官员编制,就是一个临时工而已,海瑞也的确有那个能力,并非迂腐低俗之人。

可海瑞还是怕连累他就迟迟不愿意,没有答应,可吕渭纶一直觉得,他心里还是想要干点什么的,并不是真的想闲赋在家。

……

在做完这初步的改革后,吕渭纶的心很大,他想从小地方做起。

比如,如果是南京国子监祭酒的身份,他就想在南直隶地区开办乡村社学。

这就很符合朱元璋在建国之初的一些要求,他当时就是称要大力开办社学。

吕渭纶心想着,不仅要开办乡村社学,还要促进一些乡村社学教育水平的跟进。

乡村社学的教育水平和教学条件,大家懂得都懂。

因此,他的想法是,还是从国子监里调,调去地方扶持教育,当然也不会亏待他们,愿意去地方乡村教学的都可以拿双倍的俸禄。

同时还要从州县里大幅度聘用那些闲赋在家的一些文人,就比如某些郁郁不得志的举人官员,被罢官在家,或者就是找不到工作的那种,亦或者是厌恶官场,不愿再入仕的那些。

他们这些人呆在家里,倒不如出去教教学生,毕竟南直隶地盘这么大,光靠国子监的教习是远远不够的。

为什么乡村小学不好办?因为光人才引进这东西就不好搞。

真有那个水平以上的人不愿意去乡村教,没那个水平的人赶着教,也此吕渭纶只能想着靠补贴银两来吸引那些人才了。

可难就难在这个银两上……他是国子监祭酒,也是刑部侍郎,掌管着两个部门的钱财,可那毕竟是公家的。

国子监的钱光用于国子监的日常运行就已经是勉勉强强,别说拿出来钱再去支援乡村了。

……

国子监的学子们对乡村小学其实也是可以出一些力的,不是要社会实践吗,除了在南京六部以及地方府州县实习外,去乡村的小学教学也可以被当成一种社会实践。

国子监里面的很多学员都已经有举人功名了,教一些乡村的小孩子,别说举人了,秀才都可以教。

这也不仅仅算是他们的社会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让他们多多了解,接触实际,观察农民的衣食住行,了解百姓的生活、生产情况,受教育情况,以达到“察民性好恶以知风俗美恶”的教育目的。

这些对他们都是有帮助,国子监的学生出来后都是要去某一地任职的,要是连基层百姓的情况都不清楚,那还当什么官?

当官不就是为百姓服务,为大明服务,若是你搞不清你服务对象的真实情况,那就是睁眼瞎。

……

这只是南京国子监的一些实践计划,关于南京刑部,他也有很多想法。

方才彭锦问起地方巡视的事,他说从小地方做起,这个小地方也就是县里和乡村里。

天才一秒记住【斗破小说网】地址:www.doup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