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在劫难逃
刘照清了清嗓门,朗声说道:“儿臣听说,子坚公当年曾经两度提议,册立清河王刘蒜为帝,承嗣大统,而当时的外戚梁冀,以清河王年长有德,不便于自己控制,两次驳回了子坚公的提议,并因此对子坚公恨恨不已。后来,妖人甘陵刘文、魏郡魏鲔谋立清河王为帝,梁冀便诬陷子坚公与二人同谋,将其收捕下狱,最终杀害,就连子坚公的两个儿子,都没能幸免。儿臣还听说,子坚公被害之时,李燮年方十二岁。一个十二岁的少年,原本是三公子弟,名门之后,过着优裕闲适的生活,眼前是一片美好的前景。然而,一夜之间,他就落了个父兄遇害,门庭凋落的境地,试想,经此一事,他的心中,能不怨、不恨、不怕吗?子坚公虽是被梁冀陷害,可是,若不是子坚公两度推举清河王嗣位,又怎么会让人觉得他与清河王关系匪浅?梁冀又如何能把妖人拥立清河王一案,栽到他的头上?”
看到众人若有所思的样子,刘照继续说道:“经历了少年时代的家族惨剧,恐怕在李燮的心目当中,与诸侯王牵扯上过多的关系,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何况,安平王之前曾被妖贼劫持过,万一日后传出安平王曾与妖贼有往来的流言蜚语,他这个安平相,怕也是难辞其咎。而且,在李燮的内心深处,恐怕已经把与妖贼有瓜葛的安平、甘陵二王,与当年害死他父兄的清河王,给重叠在了一起,因此便把对清河王的恨意,不知不觉的移到了安平、甘陵二王的身上,所以这才上疏弹劾二王,要求朝廷将二王重重治罪。”
虽然觉得刘照所说的理由,多少有些匪夷所思,但是,也的确能解释得通事情的缘由。刘宏暗自点头,又问道:“那以我儿之见,该如何处置这个李燮?”
“李燮的奏疏,多少有点冤枉了安平、甘陵二王,按理应该给予惩戒才是。”刘照先故意打了个埋伏。
旁边张让也插嘴赞同道:“是啊,陛下,这种患有心恙的狂徒,还是早早驱离朝廷才好。”
刘宏没有答话,而是把目光望向了刘照,他知道,自己儿子的意思,肯定不会是惩戒李燮。果然,刘照紧接着道:“不过,父皇待臣下,素以仁厚著称,有些臣子犯下了弥天大罪,父皇尚且会宽恕他们。又何况李燮只是因为年幼时遭遇不幸,导致他如今性情乖张,做错了事,父皇还是大量宽宥于他罢!”
听到“有些臣子犯下了弥天大罪”这句话,张让等人不安的挪动了一下身体,他们悄悄的打量了一下刘宏和刘照,发现两人的脸上都没有异色,似乎并不是专指他们的样子,这才稍稍安下了心。
“罢了,那我就宽恕李燮一回。”虽然心里早就知道,此事最后的结果,十有*,还是以李燮无罪而告终,但是,刘照的一番分析和解释,还是让他的心里感觉舒畅了很多,至少,现在宽释李燮,是他宅心仁厚,法外施恩的结果,而不是为情势所迫,为了安抚士人集团才做出的决定。
次日,刘宏下了两道诏书,一道是晓谕三公的,里面说,安平、甘陵二王,面对国中妖贼的叛乱,坚守都城,在城破之后,才落入贼手,做了俘虏,并非他们二人有意投敌,至于说他们没能为国殉节云云,纯属苛责,所以二王并无任何罪名。
另一道,则是回复李燮的奏疏的,里面说,李卿你年幼时蒙受不幸,所以有一些心结和顾虑,这个朕可以体谅,但是你因此便弹劾两位蒙难的诸侯王,就未免有些失于公允了,希望你以后多加注意。
三公接到诏书后,心领神会,便开始着手挑选新的人选来出任安平相。而李燮接到诏书后,反倒是一脑门子的疑惑不解——诏书里所说的,到底是啥意思?我小时候父兄蒙难,与我现在弹劾二王又有什么关系?
李燮当然不知道,刘照为了让他免受牢狱之灾,在背地里编排了他一些什么话。只不过,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过了几天,刘照所说的那些话,便从宫中传了出来,落进了李燮的耳朵中。
李燮听了这些话,恼怒之余,心里也不由得生出了一个念头——自己到底为什么要弹劾二王?细思之下,他居然越来越觉得刘照所说的理由,似乎挺顺理成章的。想到这里,李燮连连摇头,把这些念头全都甩了出去。
不过,让李燮最不心服的,就是刘照认为他弹劾二王,乃是出于私情,而非公心。为了表示自己并不是怕被安平王刘续牵连,并不是因为不愿意出任安平相,才弹劾二王的,李燮主动找到了太尉杨赐等人,说自己愿意出任安平相。
听了李燮的请求,杨赐等人也是哭笑不得,这个李德公,到底在搞什么嘛!之前三公一起推举你出任安平相,眼看天子都已经答允,马上就要下诏书任命了,你却上疏一封,弹劾安平王,甚至要将安平王削爵论罪。如今,天子下诏命三公重新推选安平相的人选,你却又找上门来,软磨硬泡,非要出任这个安平相。如果说得严重一点的话,官员任命,人才选拔,此乃国之重典,岂容儿戏?怎么能由着你的性子来?
不过,李燮毕竟是李固的儿子,本人也素有清廉方正之名,有他出任安平相,定能使安平国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在汉末,由于政治风气败坏,贪官污吏横行郡县,因此,治理地方的当务之急,就是澄清吏治,只有地方上的官吏清廉了,朝廷的各种德政才能具体实施下去,否则,“斜嘴的和尚念歪经”,再好的政策,落到他们手里,也只能成为扰民害民的新花样。
更何况,如今的朝廷,哪来那么多的“德政”,横征暴敛倒是不少。这个时候,地方上就愈发需要清廉的官吏了,因为他们不仅可以自发的抵制这些横征暴敛,而且就算是抵制不了,他们也只会按额收取,不会借机搜刮民财。如果换了那些贪官污吏,朝廷收一百钱,他们就敢收一千钱、一万钱。
历史上,黄巾之乱以后,刘宏曾经下令,让天下的郡国征发三亿钱,来充实西园。而这道诏令,正是由于时任河南尹的李燮的抵制和劝谏,才被刘宏收回的。因此,清廉方正之士,也并不像后世的人们所认为的那样,是“平日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的迂腐、无用之徒。
杨赐等人推拒不过,便将李燮的意思,重新上奏,交由刘宏来处置。而刘宏见了三公的奏疏,也是哑然失笑,道:“既然他愿意去,那就让他去罢!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这么折腾来折腾去的,成何体统!”
不日,朝廷下诏,任命李燮为安平相。李燮也不拖延,接到诏书的第二日,便匆匆赶往了安平。
就在李燮到达信都的前几天,安平王刘续也知道了李燮弹劾他的事情始末。本来,信都距离洛阳这么远,消息哪能这么快就传过去,除非是有人通风报信。
这个通风报信的人,便是左丰。这些天以来,左丰呆在信都城中,无聊之余,便与刘续凑在了一起,打得火热。
刘续平日里也挺喜欢玩乐的,府中养了不少伎乐杂耍之人,虽然在信都陷落期间失散了一些,但在信都光复之后,刘续四下收罗了一番,居然找回了不少人。
刘续怕自己当初被马千嘱拥立为帝的事情会败露,所以对左丰也是极力的曲意奉承,希望到时候能通过左丰,走通朝中那些常侍的路子,也好在天子耳边美言几句,免除责罚。
两人一拍即合,既然刘续这里有各种乐子,左丰便也懒得再回军营待着了,整日窝在王府当中,欣赏歌舞杂技,倒也安乐。
随后,左丰在宫中的眼线,传递来了李燮弹劾安平、甘陵二王的消息,刘续心中有鬼,一听见这个消息,吓得差点昏死过去。左丰一再的安慰他,说经过弘农王的劝解,天子已经下诏,宣告二王无罪了。
可刘续依旧是越想越怕,他想到了当日刘忠对他的劝告,赶忙着手准备,想要把那几名知情的内侍,一个个的悄悄干掉,以绝后患。
事情进行的本来很顺利,刘续以种种借口,将当日在场的几名内侍,一一逮捕治罪,押入了王府的牢狱当中,然后在晚上对其暗下毒手,从此永绝后患。可是,眼看就要大功告成的时候,一名机灵的内侍,看到几名同伴接连被刘续以“盗窃”等罪名,关入了大牢,心知刘续这是要杀人灭口了!于是,不等刘续找上门来,他便先行逃离了王府。
刘续心中大骇,赶忙向卢植报案,说自己府中有一名内侍,偷盗了许多财物后潜逃了,请卢植派人四下去抓捕。
天才一秒记住【斗破小说网】地址:www.doupowang.com